大陸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近年越來越多台灣相關人才西進發展,許多人也擔憂台灣是否已不適合互聯網人才發展。福州「網龍網絡」公司的台灣副總裁陳長杰認為,台灣人才來大陸發展的情形未來會更普遍,但這不代表台灣沒有工作機會,而是由於兩岸交流變得更密切,還有國際商業環境的變遷,「不只台灣,全世界人才來大陸工作的比例都在成長。」
大陸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近年越來越多台灣相關人才西進發展,許多人也擔憂台灣是否已不適合互聯網人才發展。福州「網龍網絡」公司的台灣副總裁陳長杰認為,台灣人才來大陸發展的情形未來會更普遍,但這不代表台灣沒有工作機會,而是由於兩岸交流變得更密切,還有國際商業環境的變遷,「不只台灣,全世界人才來大陸工作的比例都在成長。」
師承是作為中醫綿延發展的形式之一,張喜奎亦倡議要提高經典教師水平。當前,很多中醫藥院校都將科研課題與職稱評定掛鈎,這使得中醫經典青年教師們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實驗研究與科研課題上,而沒有更多的精力從事經典理論學習研究,及臨床經驗的積累。張喜奎認為中醫經典教師應該多參加經典培訓班、學習班、學術交流,多拜經典名師學習,多將經典運用於臨床,不斷提高中醫經典的理論水平和實踐運用能力。
台灣最大直播平台「Up直播」執行長葉冠義,曾任職於金融、營建業等多個行業,從中看見了台灣年輕人創業的優勢與挑戰,他表示,台灣年輕人在美妝、旅遊、電競、新興數位平台推廣等文創娛樂產業競爭力強,如果台灣青年運用此優勢發展起來,再將創意精神延伸,成功拓展到大陸及其他海外市場的機會很大。
27歲時你在做些什麼?台灣小伙兒余浩鈞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辭職來大陸從零開始學習中醫。他說:「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一直往前走就可以了。」
彼岸同學初登場的工作,就至少新台幣6萬元起跳,加上彼岸視工作績效,三不五時加薪,使兩岸同學的薪資差距,已是台灣看不到對方的車尾燈了。台灣景氣好嗎?高材生點滴在心頭。
一位到大陸求學交換生,「逃」回台灣後發表文章,引起兩岸讀者見仁見智的討論。她的文章提到大陸發展有兩極化問題,有的都市仍然髒亂差,最後得出「看見台灣以外的世界,才能無悔的回家」結論。有陸生投書《旺報》指出,面對陌生的陣痛期很多人都有,大陸落後的地方何其多,但美好的一面也同樣存在,關鍵看要追求什麼。這位陸生認為,今天大陸是昔日台灣。
「中醫藥是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及康復中有著獨特優勢和價值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於文明說,隨著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中醫藥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大有可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政服務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專業化發展態勢。據大陸國家發改委統計,2018年家政服務業的經營規模達到576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7.9%,從業人員總量超過3000萬人。權威人士分析,大陸家政服務業具有兆級別產業的潛力,發展前景巨大。
在長江北岸的海門市,對教育格外重視,不只是考試科目,從體育到音樂都很敢投資,來自台灣的年輕人到這裡推廣教學,讓這座江北名城,飄盪出悠揚的音樂聲。